我們的故事
我們的工作
我們的活動
我們的工匠
匠人精神
活動合作夥伴
聯絡我們
商店 (Kagura)

淡路人形座

淡路人形座

淡路人形座

工藝背景:

淡路人形淨琉璃歷史悠久,1976被正式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。其發展與日本的宗教、文化及地理因素具密切相關。

歷史可追溯至約1500年前的奈良時代。相傳為平息淡路島瘟疫,來自大阪四天王寺的傀儡師「伊奘諾尊」在此表演人偶戲以慰藉神靈,被視為淡路人形淨琉璃的起源。 江戶時代(1603-1868年)進入鼎盛期。淡路島位於瀨戶內海東端,作為連接大阪、四國與九州的水路樞紐,人形淨琉璃劇團乘船巡演全國,對後來的「文樂」產生深遠影響。當時島上曾有數十個劇團活躍。 二戰後因娛樂方式多元化,此藝術一度面臨衰亡危機,後在地方保護與傳承者努力下復興,並成立「淡路人形座」作為核心傳承機構。最初表演具有強烈的祈禱與酬神性質,用於祈求五穀豐登、驅除疫病。「人偶供養」傳統至今仍存於淡路島,體現人偶在日本人心中不僅是道具,更是具靈性的存在,而且淡路人形淨琉璃是大阪文樂的先驅與根源。 採用「三人遣い」(三人操一偶),分工精細。

淡路人形座的藝術精髓深植於人偶製作與操演技藝的完美融合。其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人偶頭部的精密機關設計:通過天井桿的操控,人偶能夠實現眼珠轉動、眼皮開合、眉毛揚起甚至口部張閉,每一個細微表情都能生動傳達角色的喜怒哀樂。這些頭雕選用優質桐木或檜木,經過反覆打磨、上漆後,由匠人手工繪製面部特徵,特別是女性人偶的面容更是精緻絕倫,完美再現了傳統日本妝容的神韻。

服飾製作同樣極盡奢華,完全遵循江戶時代和服製作工藝,採用真絲面料並運用京友禪染、金線刺繡等傳統技法。髮飾則由專業「鬘師」使用真人髮絲或絲線,按照古法精心編織而成。人偶的身軀採用肩架與布袋結構,既便於操控又方便更換服飾;手部則雕刻成握拳、舒展或持物等各種形態,每個細節都彰顯著匠人的精湛技藝。

表演藝術上,淡路人形座呈現出「三位一體」的獨特美學:操偶師必須與「太夫」(說唱者)和三味線樂師達成完美默契。太夫一人分飾多角,既要負責所有角色的對白,又要承擔敘事任務,而操偶師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與說唱節奏和音樂旋律嚴絲合縫。這種高度協調的配合使人偶能夠展現出驚人的表現力——從低頭垂淚的哀傷到怒目圓睜的憤慨,甚至能夠完成翻滾、跳躍等高難度武打動作,賦予木偶以鮮活的生命力。


Wa!CraftLink logo
Wa!CraftLink

© 2025 Wa!CraftLink. All rights reserved.